3773考试网 - 中考 - 各省中考 - 广西中考 - 柳州中考 - 正文

2018柳州中考语文大纲试题难度比例

来源:柳州市教育局 [2018-5-11]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附件1:
柳州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学科说明
语  文

一、考试目的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命题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促进学生的发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考试要有利于推进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改革,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有利于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三、命题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试题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城乡公平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教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基础性原则。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考查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状况,考查阅读与语言积累的质与量,考查语感形成水平与思维品质,突出考查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三)科学性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做到考试内容与形式科学,符合考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试题难易适当,表述正确;试卷结构科学、合理、规范;试题具有较高信度、效度和良好的区分度。
(四)综合性原则。试题内容要课内外相结合,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见闻、见解。
(五)教育性原则。发挥试题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有机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引导关注现实,关注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引导珍视人类优秀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四、考试范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第四学段(7~9年级)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参照柳州市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7~9年级)教材。
五、考试内容与要求
中考语文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突出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知识技能目标分为四个层级,考试内容分为五大板块。
(一)能力层级
1.识记。指对语文知识和文化知识的记忆与识别,包括对语文知识术语概念、语文知识运用规则的记忆和识别,对要求熟记、背诵的语言材料(词语的音形义、文化经典的段落篇章)的记忆和识别。
2.理解。指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释语言的能力,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包括对语文知识概念的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对语句表层意义的诠释,对语言深层涵义的阐述或推断,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把握和对文章中心(主旨)、结构、技法的分析与综合等。
3.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为基础,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能将语文知识直接用于新的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文言文的翻译、非文本阅读和作文等。
4.评价。包括评价、鉴赏,能对不同层次的语言材料、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从思想内容、表达形式、语言技能或风格等方面作出自己的评价或鉴赏。
对以上四个能力层级均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内容
1.积累与运用
积累与运用考查的内容包括:常用字的音、形、义的辨识、常用词语(含成语)的运用、语句的规范表达(含标点符号)和语言表达连贯、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及经典篇段的默写、课外阅读积累等。
词语、语句的考查宜结合语境,灵活运用语法、修辞知识,选材兼顾课内外;文学文化常识考查为教材涉及的内容;默写主要从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古今优秀诗(词)文选材;课外阅读的考查以课标推荐的阅读书目为主,适当兼顾日常积累。
2.古诗文阅读
(1)古诗词阅读
古代诗词阅读的考查,侧重整体把握诗词内容,感受诗词中的形象、情感;欣赏、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歌语言;分析诗词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2)文言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准确判断文言句读,理解文章基本内容;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常见虚词(如“之、其、于、以、而”等)的基本用法;能根据语境翻译文言句子。
古诗文阅读考查的素材以课内为主,适当向课外拓展。
3.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综合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学生的阅读方法(如浏览、摘录、批注、制作读书卡片等)和阅读习惯;考查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1)阅读记叙类文章,要求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能感受、评价作品中的形象,品味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2)阅读简单的说明文和一般的科技作品,要求把握文章说明对象,提取文本信息,掌握常见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的特点,领会作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
(3)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并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和阐述。能归纳文本要点,理解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之间的关系;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如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以及它们的作用。
阅读材料文字规范,力求文质兼美。
4.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着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主要考查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和展示学习活动成果的能力,考查通过对信息和资料的分析判断,提出假设或观点等语文综合能力。
5.写作
要求学生能规范、熟练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写作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和议论文。要求做到文体规范、中心明确、感情真挚、内容充实、条理清楚、文从字顺、标点正确、书写清楚,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作文的命题力求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不设审题障碍。
六、考试形式及时长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长:150分钟。
七、试卷结构
全卷满分120分。由Ⅰ卷和Ⅱ卷组成,共 21~25小题,试卷长度不超过7000个字符。
(一)内容分值比例:积累与运用,约占10%;名句名篇默写,约占8%;古诗文阅读,约占14%;现代文阅读,约占18%;综合性学习,约占8%;作文,约占42%。
(二)题型及赋分:Ⅰ卷为客观题,赋分24~30分。包括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一)及文言文阅读(选择题);Ⅱ卷为主观题,赋分为90~96分。包括古诗文阅读(非选择题)、名句名篇默写、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二)及作文。
(三)试题难度比例:整卷难度系数为 0.70左右,容易题(P≥0.70)、中等题(0.70>P>0.35 )、较难题(P≤0.35)的比例为6:3:1。
八、样卷

2017年柳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指定位置,然后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静谧(mì)      贮藏(chǔ)    自力更生(gèng)
B.澎湃(pài)腼腆(tiǎn)生意盎然(àng)
C.和煦(xù)      怠慢(dài)    销声匿迹(nì)
D.档案(dàng)    诧异(chà)    惟妙惟肖(xiào)
(平均分:1.68,难度系数:0.84)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当《少林寺》风靡全国时,他也学会了一套足以乱真的醉拳。
B.黄山松针叶短粗惆密,顶平如削,干曲虬枝,苍翠奇特。
C.浏览新鲜的景物,探求未知的天地,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物。
D.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平均分:1.49,难度系数:0.74)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教育系统新春茶话会上,市局领导与教师代表们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B.城乡医疗制度改革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
C.市博物馆用一组栩栩如生的蜡像生动地展示了柳州多民族聚居的风貌。
D.辩论赛上,李明引经据典,夸夸其谈,最终毫无悬念地夺得“最佳辩手”称号。
(平均分:1.52,难度系数:0.76)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柳州市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让公立医院逐步回归公益性,切实减轻了患者。
B.2016年底,龙新村完成全村脱贫摘帽任务,成为柳江县扶贫“样板工程”。
C.广西居民纸质图书的阅读率偏低,手机阅读将成为了广西居民最倾向的阅读方式。
D.为了防止各类地质灾害不再发生,广西地址海洋灾害应急指挥所发布了应急防治方案。
(平均分:1.13,难度系数:0.57)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而朴素的话:“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①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②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③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
④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
A.①④②③   B.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②③①
(平均分:1.33,难度系数:0.66)
6.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一路走过了女儿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等多个国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去到西天,取得了真经。
B.《水浒传》最伟大的贡献是塑造了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足智多谋的吴用、谦逊深沉的宋江、粗鲁豪放的李逵、粗中有细的鲁达。
C.从《朝花夕拾》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先生明明赞扬长妈妈,却从他的缺点说起,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D.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充满率真童趣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人类最美好的心灵图画。
(平均分:1.74,难度系数:0.87)

二、现代文阅读(一)(共6分,每小题2分)
侗族大歌——千年绝美如天籁
吴练勋
①侗人有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大歌”就是指侗族大歌,它以神奇的多声部合韵名扬世界,被誉为绝美的“天籁之音”,堪称世界民歌艺术的珍品,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②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在侗语中称为“嘎老”(“嘎”就是歌,“老”则含篇幅长大、人多声多和古老之意),是由多人合唱、集体参与的古老歌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便是其主要特点。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
③侗族大歌历史悠久,已经有千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就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宋代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就记载了“仡伶”(侗人自称)集体做客唱歌的情况:“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至明代,邝露在《赤雅》一书中更加明确地记载了“侗人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长歌闭目,顿首摇足”的情景。这是数百年谦侗族大歌演唱的重要文献。
④说起侗族大歌的形式,有一个美丽传说。古时候,一群侗族青年男女在山上耕种。他们休息时坐在一个大树下相互逗乐,欢声笑语引来了山上百鸟齐鸣、昆虫欢唱。那些声音有高有低,此起披伏。他们被迷人的鸟鸣虫唱所吸引,于是模仿起来。这样年复一年,优美动听、气势宏大的蝉歌、昆虫歌等多声部侗族大歌形成了。
⑤大歌通常在节日里又男女歌队坐在鼓楼或围在火塘边进行对唱,以此来讲述人生哲理,传授生产生活知识。按音色,侗族大歌可分为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和男女混声大歌几种。按体裁,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戏曲大歌、社俗大歌和混声大歌等七种。侗族没有文字,大歌全靠“桑嘎”(歌师)口头教唱,世代相传下来。
⑥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需要3人以上的歌班(队)才能演唱,每个歌班包括至少一个领唱,一个高音和若干低音。演唱时,常在歌曲后半的“拉嗓子”部分运用以长音方式构成的持续音。为了突出高音部的旋律,即在低音部的基础上运用向上的支声方法进行变唱,一个人的变唱较为自由,旋律容易清洗。旧《三江县志》(卷二)中有着这样的记载:“侗人唱法尤有效……按组互和,而以喉佳者唱反音,众声底则独高之,以抑扬其音,殊为动听。”
⑦大歌的分部合唱形式是领唱与众唱相结合。侗族大歌的主旋律在低声部,高声部是派生的。低声部是众唱的,声音大;高声部由一个或两三个歌手在低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即兴变唱。但有时高声部也可为主旋律,即当低声部唱一个漫长的持续低音时,唱高音部的歌手以自己较为鲜明的旋律线,形成相对独立的变体,它虽源出低声部,但都超过了低声部的地位,而形成了主旋律。
⑧侗歌讲究押韵,曲调优美,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意蕴深刻。侗族大歌一般由若干句构成,若干段组成一首。每首歌开始有一个独立性段落,作为序歌,中间部分由若干句组成,然后有一个尾声部分,形成首尾呼应的结构。
⑨侗家人常说:“饭养身,歌养心。”他们把歌当作精神食粮,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他们世代都爱歌、学歌、唱歌,以会唱歌、会歌多为荣,用歌来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歌与侗家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⑩“汉人有字传书本,侗族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大歌以其独特的演唱方式和特殊的组织形式传承着侗族的历史和文化,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社交礼仪等都靠着优美的歌声一代代往下传。侗族大歌不仅是音乐的艺术,而且是侗族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史、婚姻史、思想史、教育史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选自《柳州日报》,有改动)

7.下列关于“侗族大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其主要特点是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
B.侗族大歌历史悠久,在侗语中称为“嘎老”,其歌词内容在陆游邝露的著作中均有记载。
C.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由3人以上的歌班演唱,每个歌班包括至少一个领唱,一个高音和若干低音。
D.侗族大歌是侗家人的精神食粮,它倾诉侗家人的喜怒哀乐,向人们讲述人生哲理,传授生产生活知识。
(平均分:1.09,难度系数:0.55)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侗族大歌被誉为“天籁之音”,其编创的一大特色是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
B.侗族大歌按音色和体裁,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全靠歌师口头教唱,世代相传。
C.侗族大歌的主旋律是在低声部,高声部是派生的即兴变唱,有时也可成为主旋律。
D.侗族大歌结构首尾呼应,讲究押韵,曲调优美,歌词都采用比兴手法,所以意蕴深刻。
(平均分:1.02,难度系数:0.51)
9.下列对文章内容或写法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逻辑顺序从形成、类别、声部、结构等方面分别对“侗族大歌”做了介绍。
B.第④段叙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明侗族大歌的形成,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第⑥段摘录旧《三江县志》的记载来说明侗族大歌的唱法,这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第⑩段通过介绍侗族大歌在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凸显其价值。
(平均分:1.00,难度系数:0.50)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其中第10~12小题,第小题2分,第13小题6分)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 :‘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①,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①上:君王

10.下面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道不通,度已失期                   上使外将兵
A. 度                              B.将
 先自度其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今或闻无罪                         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C.或                                D.亡
     而或长烟一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平均分:1.34,难度系数:0.67)
11.下列选项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
A.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平均分:1.07,难度系数:0.54)
12.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陈胜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目的是表达对二人的思念,推翻统治,为她们报仇。
B.【乙】文通过齐桓公与管仲的对话,表现管仲的民本思想。人民是国家的基石,只有巩固基石,国家才能安宁。
C.【甲】文中陈胜以“天下苦秦久矣”揭示起义的根本原因,正是【乙】文管仲所说的“民怨其上”。
D.【甲】【乙】选文都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了陈胜、管仲卓越的洞察力。
(平均分:1.44,难度系数:0.72)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6分)
13.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种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4分)
                                                                    。
(平均分:2.28,难度系数:0.57)
(2)王者何贵? (2分)
                                                                    。
(平均分:0.29,难度系数:0.15)
四、古诗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4.诗歌标题的“酬”字本义是指“答谢”,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①                  。
颔联中使用“闻笛赋”和②“。”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归之后的感受。(2分)
(平均分:0.99,难度系数:0.50)
1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2分)
                                                                              。
(平均分:0.64,难度系数:0.32)


五、古诗文默写(10分)
16.按原文默写。(第①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凡多字、少字、有错别字的,该空不得分)

①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②会当凌绝顶,               。 (杜甫《望岳》)
③,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④八百里分麾下炙,                  。(辛弃疾《破阵子》)
⑤“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八则)
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⑦ 李白在《行路难》中用“                 ,                。”两句诗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
⑧天行健,                。(《周易》)
(平均分:6.58,难度系数:0.66)

六、综合实践(共10分)
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今年,我市继续完善柳江文化带主题区的规划和建设,让城市的文明水平和文化品位再上新高。我市自2015年10月启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柳江文化带项目以来,“百里柳江”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该项目于2016年成功入选全国创新工作案例,面向全国推广。在今年的规划中,我市将发掘“一江两路七区十五个活动点”的文化积淀和区域特色,打造一批具有时代特色和艺术气息的文化景观,让柳江文化带汇聚城市文化,展示核心价值观,宣传精神文明,传递正能量。

[材料二]为了提高柳江文化带的社会辨识度,增强该项目的品牌效应,柳州市委宣传部推出了“柳江文化带”形象标志:

 

[材料三]近日,柳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通过网络平台推出了在我市首届“春花秋水”原创歌曲创作大赛上获奖的歌曲《我家有条江》。歌中唱道:“我家有条江,曲似九回肠,柳侯透韵泽千年,山歌唱希望,汉侗苗瑶壮,同根在城乡,共谱和谐好风景,生活多吉祥……”歌曲发布后,众网友纷纷点赞。其中网名为“悠悠的雨”的网友写道:“这首歌充满正能量,我从中感受到柳州社会生活的文明以及各民族间的和谐。”而“轻轻的我”则从“柳州元素”的角度评价:“……”

17.请你概括[材料一]的内容,写成“一句话新闻”,并为“柳江文化带”拟一则公益广告。(不超过20字)(4分)
①一句话新闻
                   
(平均分:1.13,难度系数:0.57)
②公益广告
                   
(平均分:1.34,难度系数:0.67)

18.请你观察[材料二]中的“柳江文化带”形象标志,把下面对该标志的解说按要求填写完整。(①处填一个汉字,②处填一个使上下句构成对偶的短语,③处填入一个使上下文形成排比的语句)(3分)
该标志名为“纽带”,图案上半部分以柳州的青山绿水和蟠龙双塔为视觉载体,将柳江的拼音缩写“LJ”和汉字①“        ”进行创意变化,融合为文化纽带和蜿蜒柳江的造型,象征着柳江②          的历史文化,如山一般厚重沉稳的人文底蕴。同时也寓意多姿多彩的柳江文化带必将是文化的交汇带,③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示带。
(平均分:1.12,难度系数:0.37)

19.假如你就是[材料三]中的“轻轻的我”,请结合歌中的两个“柳州元素”评价这首歌曲。(3分)
                                                                                 。
(平均分:1.68,难度系数:0.56)
七、现代文阅读(二)(共16分)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样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20.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下面表格。(4分)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平均分:2.13,难度系数:0.53)
21.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4分)
                                                                               。
(平均分:2.31,难度系数:0.58)

22.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4分)
(1)“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
(平均分:0.99,难度系数:0.49)
 (2)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
(平均分:1.01,难度系数:0.51)

23.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
(平均分:2.35,难度系数:0.59)

八、作文(50分)
24.请以“                ,和我想的不一样”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写作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
(3)全文不少于600字,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5)行文中出现城区(县)名用“新城区”,校名用“希望中学”,人名用“小张,小王……”
(平均分:40.17,难度系数:0.80)

(全卷平均分80.8704:,难度系数:0.6739)


2017年柳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赋分 2分 2分 2分 2分 2分 2分 2分 2分 2分 2分 2分 2分
答案 A B D B C A B D C D C A

一、积累与运用(共12分,每小题2分)
1.A(“贮”应念,zhù“更”应念,gēng)
2.B(“惆密”应为“稠密”)
3.D(“夸夸其谈”指浮夸空泛地大发议论,贬义词,不合语境。)
4.B(A选项缺宾语中心语,句末应加上“的负担”;C选项“将”和“了”自相矛盾,可删除“将”字;D选项多重否定失当,可删去“不再”)
5.C(推敲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④句承前解说张元济先生话语的意思,注意“的确”二字;①②两句从个人到国家层面依次展开,具体说明读书的作用;③句总结放最后。)
6.A(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是《格列佛游记》中的国名)

二、现代文阅读(一)(共6分,每小题2分)
7.B(选文中陆游和邝露的著作中记载的是侗族大歌演唱的情景,而非记载歌词内容。)
8.D(原文说“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而非“都”,此处犯了绝对化的错误;“所以意蕴深刻”的“所以”实属强加因果。)
9.C(第⑥段摘录旧《三江县志》的内容是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其中第10~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小题6分)
10.D(A.估计/量长短;B.统领/将领;C.有人/有时;D灭亡)
11.C(A.介词,把;B.介词,凭借;D.顺接连词,不译;C.因为,连词)
12.A(B.只是借扶苏、项燕的名义起义,“为天下唱”,并非怀念、报仇)
13.(1)现在逃亡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而死可以吗?(“亡”“等死”“死国”各一分,大意1分)
(2)君王(应该)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贵”译为“以……为贵”1分,大意1分)

四、古诗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
14.①以诗为赠(回赠)(1分);②烂柯人(王质烂柯)(1分)
15.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1分)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保持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1分)

五、古诗文默写(10分)
16.①人生古自故谁无死②一览众山小③何当共剪西窗烛④五十弦翻塞外声⑤思而不学则殆⑥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⑦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⑧君子以自强不息
六、综合实践(共10分)
17.①点出时间1分,概括事件1分
“我市今年继续完善刘江文化带的规划和建设(或我市柳江文化带项目今年将继续完善或我市柳江文化带的规划建设工作将更上一层楼)”
②围绕“柳江文化带”的对象及主题的1分,起到公益宣传效果的1分。
“打造柳江文化带,践行核心价值观”(或“百里柳江百样景,文化柳州文明城”或“弘扬核心价值观,和谐社会多吉祥”或“文化柳江让你爱上文明柳州”)
适合题意的表述均可①文②如水一般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或“ 灵动不已”)③是正能量的传递带(或“精神文明的宣传带”或“是和谐社会的景观带”)
 提到两个“柳州元素”个1分,评价歌词的1分。
示例1:歌中提到了九曲绕城的柳江(1分)以及老市长柳宗元(1分)(赫赫有名的柳州山歌或世居本地的主要民族)等“柳州元素”,地方文化浓郁,我们听了倍感亲切(1分)

七、现代文阅读(二)(共16分)
20.②去年秋天(1分),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1分)
③这个周末(1分),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1分)
概括人物形象的2分,具体分析内容得2分。
示例一: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2分),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2分)
示例二: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2分),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他们的背影,努力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2分)。
(1)讲明“才”的表达效果(1分),进行删与不删的比较(1分)
示例一:“才”字细致表明母亲是在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返家关门(1分),如果把它删除,则不够具体细致,没有了“一字传情”的表达效果(1分)
示例二:“才”准确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期待,“我”告别母亲是,一面下楼倾听母亲的动静,期待他赶快回家,听到关门声才放下心来,如果删去,则少了细节上的强调,不能表达出母女间微妙真切的感情。(2)理解句意1分,合理分析1分
示例一:这是用特殊的说法来表达特别的感情,心被“淋湿”,看似不合常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女的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的被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
示例二:这句话虽不合理,但是不合理的表达却有 很好的表达效果,真实地表现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时的心情。
示例三:此句运用了拈连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又巧妙自然地写出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的疼爱和牵挂之情。
能答出“我”对母亲的两种情感各1分,分别进行分析各1分
示例: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2分),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2分)

八、作文(50分)
24.作文:
作文评分要求:
(1)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美观,在得分的基础上追加2-3分,满分作文不再追加。
(2)凡文章无题目扣2分;
(3)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不计,扣满3分为止。
(4)字数不够的,每50字(三行)扣1分,最多扣3分。

别 一类文
50-45分
基准分47分 二类文
44-37分
基准分40分 三类文
36-30分
基准分32分 四类文
29-15分
基准分22分五类文 五类文
14-0分
基准分8分


20
分 记

文 ①符合题意,明确,主题鲜明
②内容很具体,感情真切 ①符合题意,中心明确,主题集中
②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①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其中明确,主题集中
②内容较具体,感情基本真实 ①中心不够明确,没有明确主题
②内容不够具体,感情不够真实 ①中心不明确,没有主题
②内容不具体,感情虚假
 议

文 ①观点明确
②论据与论点基本一致
③分析合理 ①观点明确
②论据与论点基本一致
③分析较合理 ①观点基本明确
②论据与论点基本一致
③有点分析 ①观点不够明确
②论据与论点不一致
③分析太少 ①观点不明确
②论据与论点不一致
③无分析


20
分 记

文 ①语言流畅
②生动形象
③多种描写手法  ①语言流畅
②生动形象
③有二三种描写方法 ①大体通顺
②病句较多 ①不通顺
②病句多 ①极不通顺
②病句太多

 议

文 ①通畅
②严密 ①较通畅
②较严密   
结构
10分 ①完整
②条理清楚
③分段恰当 ①完整
②有条理
③能够分段 ①基本完整
②条理尚清
③分段不
恰当 ①不成篇
②300字以内 ①不成篇
②200字以内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申明网站导航手机版

© 2004 - 2018 3773考试网(琼ICP备12003406号 闽ICP备08106227号)

本站大部分信息来自于官方网站及新闻媒体, 如有侵犯您的隐私请联系我们: